【新華日報】電流指紋識別技術,讓插座變智能!_騰訊新聞
交匯點訊指紋識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你知道電流也有“指紋”嗎?近日,“麒麟杯”第二屆東南大學全球校友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落下帷幕,獲得本次比賽初創組一等獎作品、東南大學校友企業所研發的電流指紋技術吸引了現場不少人的注意。將芯片植入插座中,即可以實現火災的預警,聽起來天馬行空的想法如今已成了現實。
每個人都有指紋,且被認為是獨一無二的“身份證”,而電流指紋也是如此,每根電路都有屬于自己的“畫像”。“指紋是每個人獨特的ID,可以用于身份識別,電流指紋則是通過電流的頻譜,結合深度學習的分析方法去識別用電器狀態,確保用電安全。”東南大學2007級校友、珠海泰為電子有限公司創始人吳亞杰解釋,將搭載電流指紋技術的芯片內置于插座中,當接入較大功率的電器時,插座可以在供電的同時,分析其電流大小并主動識別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我們常說的“AI消防預警系統”,很多也正是運用電流指紋技術,通過用電設備終端,對電流波紋、特征等進行采集提取并發送至平臺;平臺端通過數據分析和深度學習技術,對電器類型線路實時能耗進行識別,當線路存在安全隱患時,系統會第一時間將報警信息推送到終端用戶進行處理。
吳亞杰告訴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將可用于電流指紋識別的芯片置入插座,聽起來并不是件難事,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存在不少難點。首先,由于算法復雜,想要人工智能分析正常運行,就需要配置一個相對高級的處理器,且對制作工藝要求也比較高。吳亞杰團隊本次項目的創新之處在于使用協處理器技術,降低其工藝要求門檻,同時提前對其進行預處理,只需要使用嵌入式的低成本處理器便可以實現用戶畫像、火災預警等功能。
吳亞杰表示,為進一步做好工業電氣火災防范,團隊還獨創了AMSC-Engine 、HRPC-Engine、ISNN-Engine三大引擎,極大提高了單芯片算力及智能化處理能力,首創低成本嵌入式處理器實現機器學習訓練與人工智能分析,真正做到單芯片實現工業實時控制與基于人工智能的判決,解決了工業控制行業對于在線故障偵測和安全運行等高級功能急需的行業痛點,構建從控制到智能化平臺的產業應用生態。
數據顯示,每年因設備和線路故障引發的火災比例高達33%以上,而電流指紋技術則可以幫助我們避免災難發生。“我們所研究的這一領域市場龐大,以家庭為例,如果每個插座內都置入這樣一塊芯片,則可以形成百億規模的市場。”吳亞杰表示,目前這一技術已在部分品牌電器上進行試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識別率在99.4%以上。
此外,云端存儲的大量數據可用于大數據分析,對供電商、電器廠商遠程維護、產品升級、數據統計等有重要意義,如居民用電習慣、城市電能利用率、城市居民活躍指數等。團隊曾與澳門大學合作搭建“智慧樓宇”試用場景,搭載電流指紋技術的智能插座可以很好地對用戶進行畫像,從而第一時間掌握整棟大樓的用電安全情況。“學校尤其是大學宿舍里,有些同學可能不慎買到了偽劣電器,使用這類電器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如果將這一技術應用于校園,則可以提前識別,提前預警,減少火災的發生。”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謝詩涵